“我上游银河下走大荒
十二楼听谁将故事弹唱”
——星尘《万神纪》

🚫🦐🚫ai🚫原神🚫

《我是你的一千年》后记

《我是你的一千年》

这篇后记也许会有点长,会掺一些照片和百科。


先讲,七月的时候往外跑了十一天,在敦煌只留了一天两夜,给我的触动却是最深。那时候就构思了这个故事,在那儿的车上偶然听到两首歌,《琴师》和《唐人》,听一听文思泉涌。

后来要回家,在西宁火车站等十一点的火车,一楼的信号特别不好,跑到楼梯间去开流量,就这么断断续续特别开心地跟清晏把这个故事唠完了,当时的构思特别戳我,也觉得特别想写,后来资料一直搜得不是很齐整,能力实在有限,在敦煌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时间去图书馆一类的地方, 想来遗憾,所以这个故事是我退而求其次的,模糊了很多细节,希望将来我能到一个高度,有能力去把这些地方都找齐。

原设很简单,尽远是被汉人当汉人养大的胡人,向往养父母口中的江南水乡,舜是生在江南的汉人,从小跟父亲往边塞跑,觉得胡人的潇洒不羁很亲切,成了个内里胡人的汉人。转世之后尽远如愿生在江南,却情不自禁往西北跑,而舜生在帝都,有一年突然想去敦煌了,觉得有什么在等他。

后来改了一下!!但主体还是没变的。


先讲一下故事的背景敦煌。

敦煌真的道路宽敞又干净,去敦煌的时候是坐大巴,沿途看到很多古城墙——其实现在看来就是土墩子。非常干,一片荒凉,就很有边塞诗讲的feel,我们去敦煌的当晚就去看了《又见敦煌》,一开始觉得票价贵,后来去看了才觉得这个价格真特么值啊,看得好几次眼泪打转转,第二天就去了莫高窟。包括题目这句话也是出自《又见敦煌》的台本,不得不说敦煌的历史真的太厚了,在结尾部分也有提过,就是当年敦煌的市长四请王潮歌,请不动,人家说敦煌历史太厚非常难写剧本,但最后还是做出来了,并且非常,非常震撼!!如果有哪位要去敦煌的话推荐这个!!非常值得!!演出形式新颖,很有创意,是观众移动而不是舞台移动,中间有个部分就是走马观花,很多故事都听不完,还是挺遗憾的。

台本太好了,特别是文章后面引的那一段,是我用手机记的,也许不完全一样。

至于这些“我”,指的是敦煌,指的也是丝绸之路,严格意义上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抽象体,在此引成了什么,大家都清楚。


关于莫高窟。

莫高窟在旅游旺季真的是人山人海,店里买东西也贵,之前寄无料的时候有给几位塞明信片,再买了对儿书签送出去,原本还以为没什么念想了,突然想起我妈在导游小姐姐的怂恿下巨资买下回来藏着的画册。


开头就是涅槃佛


这里的涅槃佛是盛唐时期的,还有一尊也是涅槃佛,如果我没记错是初唐,那尊佛身后的弟子并不是画像而是浮雕,现在那个洞窟是开放的,但是因为每个队伍的路线不同,也不一定去了就能看到。至于在文里出现的那几句是导游小姐姐说的,凭印象,不敢弄得太具体xx

文字介绍


关于开凿莫高窟的工匠,我当时在莫高窟内是想方设法找一些信息了,因为莫高窟客流量太大而且洞窟里一次不能进入太多的人,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或者温度超标就要关闭保养,莫高窟有些洞窟真的非常小,整个是在垂直的山体上的像这样:


照片里的窟还没有门,后来我依稀记得是八十年代某港澳台地区的富翁捐钱给现在的洞窟配上了铝合金的门窗,因为当时信息量略多我是真的没怎么记清,十分抱歉xx

为了避免人过多,那里是每一个导游带人数固定的一群人,每个人发一个接听器,导游在前面用话筒介绍,声音很小,但凑近点也能听见【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这一队的也可以跟着走往前靠靠听听介绍】【在剧情里舜就是这种人,他不是尽远那队的,但是一看到尽远就跟上去了】同时这里的门票是限时的。对,不是当天,每一张票都有限定的时间,我们当时是下午两点二十,那边是五点下班,等我们结束参观去那边的博物馆看的时候已经差五分钟闭馆了,我只找到一点关于工匠的介绍……是没有具体介绍的,毕竟古时候工匠的地位非常低……

莫高窟的开凿起先是乐遵大师发现了这么片地方,觉得有金光万丈,于是定了地方开凿。后来就逐渐变成佛教的朝圣之地了,再后来是一些有钱人家出钱来这儿给自己凿窟,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洞窟里都是佛,也有很多当时夫人小姐的画像,这点在《又见敦煌》中有所体现。

博物馆里这些文字介绍部分并没有不许拍照的警示牌,我光明正大地拍,旁边的保安也没有拦我,但我不太敢确定,姑且就不放了。有感兴趣的又有我QQ的可以敲我私聊,不过估计也没有啦!

古代各个行业的工匠按照技术可以分为都科、博士、师、匠、工等级别,在其中师也叫先生,在敦煌工匠中主要是从事画、塑行业的,尽远与舜的父亲都属于这个阶级,再按照洞窟开凿时的分类,有打窟人、石匠、泥匠、木匠、塑匠和画匠。

也许有人会奇怪为什么会有木匠,毕竟莫高窟是石窟。早期的雕塑作品是不会用金属作为骨架的,它们的骨架全部是木头与稻草,应该也听说过那时候的技术就是不需要钉子凭借凿枘就能够让建筑非常稳固的,因此相当于扎了个稻草人再往上糊泥巴,塑出人形,姿态十分柔美,色彩也很自然,但是因为是木头非常难保存,到现在很多部分都已经被侵蚀了,也是遗憾。

工匠的来源主要有:随移民实边时被贬的官员大户们带来的、随着不同时期到敦煌上任的官吏而来的、中原来的(在此从事壁画的创作,有中原传入的画稿粉本),还有在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到达此处的一些少数民族画师。

敦煌属于边塞地区,也曾经被少数民族占领过,那文化的冲击感简直就是往调色盘里倒了一桶水,五彩斑斓。

好像说得有些多了……下一个。

关于砖,那是我当时最深的感悟。我们去的几个窟全部都是那种莲花砖,每一块都一模一样,精致大方,特别好看。当然是不让拍照的,拍一平米二十万啊,二十万啊,二十万啊……

博物馆里也有仿品,就铺在地上,不知道让不让拍就没敢拍……不过地砖嘛,应该是让拍的吧……

莫高窟里的壁画是用大概是两米高的玻璃隔起来的,不能接近,但是地砖是很不好保护的,因此都是裸露在外,很多地方已经磨损,但仍然能感受出步步生莲的韵味来,我真的好喜欢那个砖哦,特别好看……

至于嘉峪关,那个年代只有水平做土城墙,很容易被侵蚀,保护工作就是每年往上面刷一层泥浆,于是被侵蚀掉的就是后来涂上的泥浆,而不是原物。

但是砖不一样,城楼下的每一块砖都是原本的模样,是经过几千年风吹雨打过的,试想一下也有将士疾步踏过、有马匹踩过,是有热血撒过的。同样的地点,只是时间轴往前调整,这种感觉真的妙不可言。




最后讲讲舜去过的“魔鬼城”,其实就是雅丹地貌



再关于舜远行走的路线与绿洲,我实在是找不到确切的地图,后来一想沙漠里什么地方都一个样儿,大抵是靠骆驼而不是靠地图的,现在从玉门关到敦煌步行也就一天多,用不了那么多天的。而绿洲的分布也比较没有规律,敦煌附近最大的绿洲大概就是月牙泉了,这个比较有名就不放照片了。

至于尽远所使用的采水方法,沙漠昼夜温差大,可以在太阳下山前挖一个坑,在坑里铺上石头,用塑料纸罩上,等到第二天清晨就会发现塑料纸上有很多水珠,很干净可以直接喝,因为那个年代并没有塑料纸,所以出此下下策。关于植物,沙漠里的植物根都是非常深的,地表部分也许没有很多水,要挖根又特别费力,沙漠热,一运动就容易出汗,太奢侈了,不值得。

想想嘴角蹭着刀刃扬起脸看向这个方向的尽远也过于撩了……………………

至于“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这句话,故事梗概是痴情姑娘对小伙子一见钟情,成了石头修炼五百年,成了一座石桥上的石头,男子经过这座桥,没有看她一眼。她又修炼了五百年成了一棵树,男子经过这里在树下乘凉,摸了树一把说谢谢。佛祖问她是不是还想做他的妻子,但姑娘修炼千年已然看淡,说他的妻子也受了这些苦,她都能做到,但是不必。爱他不必一定做他的妻子、与他相守。佛祖这时算是松了一口气,姑娘诧异,佛祖说,有个男孩为了看你一眼,已经修炼了两千年。

作业帮网址


姑且讲这些。

文章一共14736字,算是一气呵成,后面有些仓促,是关了电脑用手机写到凌晨一点半,想想挺对不起这个故事,但是因为第二天我就要回老家并且再没碰电脑的机会了,所以我很着急,也许原本可以写的更细心一点……

因为不知道为什么有敏感词所以迫不得已选用了图片的格式,看着不太舒服但我觉得比发长图/链接好看多了【蜜汁强迫症成分】但是截图有一点就是如果有错字改不了…………………………【心痛不已】

这个故事耗费了我很多心血,但又因为竭力之后歇得仓促,有点脱力感。在写完这篇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感觉要放下了,对什么都好,好像执念已消,终于可以由此脱身,后来我才发现那是那段时间我心态太好,后来心情不好又碰到以前的霉头,当即心态就崩了,后来想想我还是太天真,这就想脱身?再等个几年到尽远生日吧。

顺带,我真的觉得舜半眯着桃花眼似笑非笑的模样特别特别撩,特别帅气。


然后,我现在终于可以去回复评论了……ww


我的故事好像不知道什么时候失去了仅有的一点灵动,好像什么都变得干瘪乏味,让我一度十分恼火,这篇很多地方都不尽人意,这原本可以是个给人触动很深的故事,却让我写得过于索然无味了。由此十分难过。并且这才发现已经很多没写过人神妖鬼类的故事了,走向越来越靠平实,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希望天马行空的想象,我希望我不是江郎才尽,而是置于死地而后生。

祈祷。


感谢看到这里的每一位。

期待下次再见。


晚安。

-by:宋凌-2017.10.28-22:02-

评论 ( 9 )
热度 ( 43 )

© 凌云浮日 | Powered by LOFTER